媒体湖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楚天都市报】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她教书育人专攻“心”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邹浩 编辑:胡清泉 时间:2023-09-07 字号: 【大】 【中】 【小】

她致力构建心肌微器官,开发心脏病新型治疗方案,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她悉心指导关爱学生,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导师;她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带领支部入选湖北省高校基层党建示范培育创建单位……她就是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冬卉。

以心护“心”

用爱心守护千万先心病家庭

在张冬卉眼里,科研工作者肩负的探索生命科学规律的使命就是她的终身命题。

先天性心肌病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是新生儿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平均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13个患病,从学习生物学开始,张冬卉就开始关注先天性心肌病的研究和治疗。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台前的思索与失败,见证过许多家庭因为心肌病支离破碎,她开始思索: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承载的责任与使命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完成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

归国前,她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当你感叹为何世间如此多不治之症,请相信,在这背后,还有我们这群人,在街头行色匆匆,不知寒暑冬夏,想要知道更多一些,了解更多一些。仿佛追逐光亮的飞蛾,燃烧青春企图照亮多一点未知的黑暗。而驱使这一切的,是心底最简单的那个‘想知道’。愿此生有幸,能为改善人们的治疗,帮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成因而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张冬卉先后前往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张冬卉以湖北省“楚天学子”人才计划引进回汉,开始了在湖北大学的耕耘之路。从博士开始,历时十余年,张冬卉一直耕耘于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类器官构建和疾病体外建模等前沿领域。“现有的心脏药物筛选体系主要有细胞和动物模型两种,但因为都和人体有巨大差异,容易导致药物研发失败。”她用人多能干细胞制备心肌细胞,进而在体外构建一个个的“小心脏”——心脏类器官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心肌病致病机理,开发针对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的新型治疗方案,为再生医学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颠覆性的技术基础。

她构建了世界首个电生理及力学性能优越的人源心肌组织片,其构建方案被广泛沿用至今;她首次构建人诱导性心律失常疾病模型,并提出功能性基因修复策略;她发现线粒体损伤导致的代谢异常直接抑制心肌细胞增殖并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她开发高效人心肌细胞的制备方法,并在动物模型上验证其对心肌缺血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她开发了取向性心脏类器官结构及功能筛选模型,提出类器官应该分为取向型和非取向型两种。其系列研究成果,为心脏病的临床诊断、预防及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近年来,张冬卉发表SCI论文26篇,总SCI被引次数超过2000,H指数为22,已授权中国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并以项目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批经费550余万元;2021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项目,2022年入选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候选人。

以心燃“薪”

用责任心传承求知的火种

在同事和学生眼里,张冬卉身上有着关注世情的“烟火气”。她经常鼓励学生搞科学研究要有坐住坐稳“冷板凳”的定力,秉持攀登高峰的决心和毅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复杂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当走上科研的道路,你周遭的人越来越读不懂你实验出结果的喜悦,也越来越不能理解你苦苦摸不出门道的泪水。然而,当你仰望星空,请不要忘记自己就是其中闪耀的一颗,你无数个辛勤的日日夜夜也许就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全部希望和未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张冬卉宛如一位不惧风雨的守塔人,守护着教书育人的灯塔,传承那一缕求知的火种。她先后主讲本科生遗传学及研究生现代生物学导论等主干课程,带领团队和学生攀登科学高峰,所在的生物学学科被选为湖北省省属高校重点建设的4个学科之一。为发扬学校师范特色,推进学科教学(生物)建设,开发教学互促,她提出了以组建生科院科普宣讲团为模式的学科教学实践新模式,强化师范类案例设计和场景实操的能力。以省部共建国重大型仪器平台为基础,开展特色实践类教学,将实验技能培训变成研究生叩响创新大门的敲门砖。

她细心解决学生的大小难题,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定位,发现科研和生活的快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学生小邓一度因为实验屡屡受挫而怀疑自己,她第一个想到要倾诉的人就是张冬卉老师。张冬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小邓,和她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难题,帮助她走出情绪的低谷。

张冬卉带领党支部成员,面向学院师生举办专业教育、考研复试经验技巧、科研作图等讲座,为迷茫学子指点迷津;在全院范围进行教职工“幸福感”调研,为学院制定个性化教师提升方案出谋献策;和支部党员共同指导多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多名学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支部成员举办科学防疫网上科普讲座,在困难时刻仍不忘服务师生。

张冬卉还积极服务地方科研,组织多场培训讲座,与多家与包括华西医院二附院心内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西安儿童医院心内科、阜外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清华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爱尔眼科等在内的多家科研教学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协助重编程构建遗传性疾病的人多能干细胞系、利用心脏类器官进行药物的药效测定、协助开发个性化定制的体外三维培养生物反应器、帮助培养干细胞组织工程相关研究生等。通过实践和合作,她所培养的研究生能够迅速掌握过硬的实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看到“待解决”的实际科学问题,做能够“直接转化”的科学研究。

以心结“星”

用“红心”打造样板党支部

在党支部成员眼里,张冬卉是一名党性强、工作实的党支部书记。从2018年9月担任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书记以来,她坚持以自身建设服务教学科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自身特长,带动基础科研建设、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切实帮助身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发扬基层党组织的业务先进性,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发挥了党建与学术的“双带头人”作用。去年,该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示范培育创建单位。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二支部党员均为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多人为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于教学科研一线。在张冬卉的带领下,支部成员在科研成果和基金申请上均展现出优秀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影响带动一批非党员教师共同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发展、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贡献力量。为让干细胞及器官芯片这一新兴领域真正在武汉扎根、在湖北开花结果,张冬卉和支部成员牵头学术会议,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Edvard I. Moser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心脏科主任访问琴园,分享科研成果,为湖大师生打开全新视野;还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12家科研教学机构展开合作,累计培训百余人。张冬卉还带领支部成员开展重点实验室安全培训、学术道德规范、科研写作指导和作图技巧等一系列党员标兵示范培训讲座,积极探索党建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支部日常工作中,张冬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支部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丰富的组织生活。她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制作微党课视频,增强学习效果;组织参观走访红色纪念馆,面对面学习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同时,在党支部建立了“三个一”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学习、半月一讨论、一月一小结”,依托QQ、微信等平台,引导青年党员参加学习讨论;提出“1+X”工作法,创设“党员标兵示范培训”特色项目,课题组每名党员负责人和2名课题组成员结对,每半月进行一次交流。张冬卉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使支部有了鲜明特色和精神内核,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

原文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888045&cId=0&tencentShare=1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6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

Baidu
map